么也不能啥也不出,又不是当上门女婿。娘,我想问家里借点,总得拿出聘礼。”
李老太太道:“行,家里存了点都给你,这个也拿去,多少咱们尽力,不能让人家觉得咱光占便宜一点不出。”
把刚接过来的银票又塞给闺女,李二嫂舍不得但也塞给二嫂,自己儿子在应天府靠付家照应,以后也得靠小姑子多照顾。
张婶子没推脱,接过来说道:“算我借的,以后有了马上还。”
李老太太问道:“那以后你和你婆婆住哪?我可给你说,虽然你只有疙瘩一个儿子,可别为了留着儿子在身边不让儿子媳妇出去。你看大全,去了陶家铺几年才学得人模人样,如今回来来个铺子,他几个舅兄帮着点,慢慢有了起色。人不能眼光窄,得为儿孙着想。疙瘩实诚,跟着岳家才有出路,可别只顾抱孙子耽误了儿子。”
张婶子道:“这次回来成亲,我想着亲戚都在石河镇,总不能不请客,所以我们提前回来收拾下。新婚过了一个月,我们都走,屋子让娘家帮我看着,以后过年回来祭祖。”
李二嫂一听,更加对小姑子殷勤,儿子在应天府,小姑子是亲姑母,有个头疼脑热得亲姑母照应。
李大嫂在院里看着几个木箱,刚小姑子把妯娌叫进去,说要说四娃的事,又让她看着东西,还说一会有好东西给大嫂。
她守着木箱坐着,猜小姑子走了什么运,刚进来都没认出来,以为谁走错门了。
李家三个媳妇,大嫂二嫂和小姑子关系不错,弟媳妇爱计较,总怕补贴守寡的二姑姐。
过了好一阵,张婶子推开门,和李二嫂把东西搬进去,妯娌王氏抱着孩子进来,看到她们,眼睛一亮,又发现大姑子变了样,穿戴那个富贵,忙笑着道:“二姐啥时回来了?娘一直念叨哪。”
张婶子淡淡一笑,道:“昨儿回来的,刚好有东西要分,弟妹进来吧。”
进了屋,打开箱子,好多面料。
是付昔时给的,家里库房太多面料,长公主给,祖母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