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照顾大州;参议院实行国际法原则,不论大小,每州一席(后改为两席),照顾小州,尤其是特拉华和罗德岛。
如同历史上一样。这次妥协后来被美国宪法学家称为“伟大的妥协”。这倒不光是因为它帮助制宪会议走出了僵局,而且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民主原则与共和原则共存地成功范例。众议院民主,参议院共和,两大原则共存于国会,岂非一种比单一共和制度更高境界的共和。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因为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共和。至少,它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方法。
这个最大的难点一解决,宪法的出炉顺理成章。
和历史上稍微有点不同的是,这次因为杰弗逊和康柏的在场,《权利法案》中关于公民权之类的内容,也被写入了宪法,这样就不必等宪法刚刚生效,就马上通过修正案对他进行修正了。它的增加,实际上也和各方利益不冲突,因为此前各州自己的宪法,也都有权利法案地中的内容,现在全国宪法上再出现,只是确认一下罢了。
一七七九年八月底,《宪法草案》在表决的时候,以四十三票对三票,正式获得通过。之所以投票的人没有当初参加会议的人数多,
为有些人没有投票权,而有些人,则干脆在讨论过程满,而中途退场决定抵制这次制宪会议。
九月一日,宪法正式签字,第一个签字的。是制宪会议主席富兰克林,然后其他代表一一跟上。不过多了一个联合州,总算比历史上才四十人签字的宪法要好了不少。
宪法虽然出炉了,但宪法得到各州通过,却还需要时间。
只是随着宪法关于选举总统的事情一敲定,美国第一任总统的选举热立刻开始。
如果是真实的历史上。因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影响力无可比拟,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致地要求选举华盛顿为总统。他其实在还没选举的时候,就已经做稳了总统宝座,基本没有多少“竞选”的氛围。
不过现在富兰克林、杰弗逊和华盛顿等人名望都差不多。尤其是富兰克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