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自锐’和‘传导’这两个属性是相互冲突的。
这种冲突并不是没有解法的。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在术式构建的时候,将金属分为三类混合:负责‘传导’的软质排布成树状,从里层分布到表面;负责‘自锐’的硬质从表面分布到内层以较细的颗粒分散布置;最后负责联接硬质和软质的中性质则负责整个结构的构架,否则橡皮泥粘到金刚石上肯定是抖一抖就会散掉的。
理论很美好,操作起来太复杂。
书的后半部分都在详细的说明理论的可操作性。
因为根据元素六态的基本理论,金系的激发态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即便是炼金的构建过程也是在冗长的咒语暗示和非常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够做出漂亮的匀质金属,在战斗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不稳定的,构建这样骨架式的非匀质金属,这给人的感觉简直不可能完成。
所以书的最后也说了,对人作战的时候,可以适当简化,放弃‘自锐’属性。匀质的金属难度要小很多,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作为自己所学的第一个术式,云空观当然不想就这么弄个残次品。于是他根据书本中关于元素激发和元素衰变,以及精神不稳定定律在术式中的作用,开始在图书馆里翻找。
日暮西山,夕阳从琉璃窗中透过来,映的屋内通红通红的。
正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准备回去的陆玲偶然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正趴在仅有一人的公共阅览区桌子上,一边写一边嘀嘀咕咕。
她好奇的凑过去,看他在写什么。
“……在精神强度,精神干预度一定的情况下,若时间为X,金元素总量为Y,将会以函数递增的方式递增到a点,并在a点以变化方式l到达b点,然后进入递减阶段,由此推导,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
……微观元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