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激烈的游牧民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代称。
匈奴先祖是夏朝的遗民,祖居阿尔泰山脉以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北、华北平原以西北戈壁,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临近的一些白种人。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一部分内附中原,一部分后来西逃欧洲,与当地马扎尔人(Magya
)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内附中原这帮人,最终编入了曹魏政权。
匈奴人离开了,另一个民族乘虚接管了匈奴人的旧地,它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的鲜卑人。
2、东胡(乌桓、鲜卑)
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被称东胡。
还有一种说法,东胡应该是一个古阿尔泰语词(蒙古-通古斯语)Tou
g-gu(s)的音译,实际上是“通古斯”一词的异写。
秦末汉初,东胡强盛,其首领比较膨胀,不断向匈奴索要名马、美女、土地。匈奴冒顿(音“毛肚儿”)单于怒而击之,东胡人被打散,残余分为两支,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乌桓后被曹魏消灭,曹孟德的名篇《观沧海》,即是灭乌桓后豪情大发所做。自此,乌桓山便从史籍中消失了。
鲜卑山在哪里?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祭祖时所刻的祝文,根据其文字研究,这个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因此,鲜卑山的方位,大体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南麓。
鲜卑的崛起,比较偶然。
历史上,谁活得更长,谁就更有话语权。238年,魏明帝曹叡眼见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两代人,熬死了对手诸葛亮,连跟曹操一起打天下的那群同僚都快死绝了,还精神抖擞,内心十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