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突厥内乱自顾不暇,若大唐攻取东突厥,西突厥必定不能相救,东突厥无外援......”
“其三,颉利残暴不仁,族内不能容忍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贵族,族外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草原部落相继背叛......”
“其四,今年我大唐天寒早来,河南、河北两道大霜,霜灾自北方来,草原必定大雪,突厥损伤更重......”
“其五,自隋末以来,天下战乱,汉人逃亡草原人数众多,大军出塞,可引为向导......”
“......”
作为穿越者站在上帝视角,秦川有条不紊地将自己所了解的大唐对战东突厥的有利条件全部书写下来。
答完这道策论之后,秦川深呼了口气,看向了下一道试题。
吏治。
对秦川来说,这也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考题。
唐朝对考核官吏虽然有标准,但标准其实是比较虚浮的。
《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像这四种所谓的评定标准其实都算不上评定标准,根本看不到所谓的标准在哪里。
到底什么叫德义有闻,什么叫清慎明著,没有清晰地评定标准,非但不具体,甚至还有些抽象化。
这些个词语,更像是对人赞美的形容词,而不是明确指代的名词。
远远不像后世的绩效考核,将官员的考核评定具体化和具象化。
秦川大笔一挥,便将后世的绩效考核给引了进来。
除了绩效考核之外,秦川还把后世对官员的监督举措也引了进来。
比如在吏部的内部增设官员任用的监督部门,再比如强化御史台对官员的纠察监管作用,确立巡访制度,在地方设立御史台的下属部门,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之类。
最后一道试题是兴农。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华夏历来就是以农为本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