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倒是没有给颜振灌输,但是颜振不喜读死板的经书,诗还是能作上几首。
在县试的潜规则里面,制艺决定一切,试帖诗只是附带,毕竟你一个未进学的人要作多好的诗也没人信。
等颜振将写得整整齐齐地试卷提前交给监考的县令邹温喻时,邹温喻都惊讶不已,要知道其他考生都还在从草稿上誊录呢。
颜振“不好学”的名声,邹温喻其实也听过一二,现在看来都是空穴来风,三甲进士的儿子哪有读不好书的。
“去吧,想来县试也难不住你。”邹温喻只是瞥了一眼试卷上的字迹就有数了,十分温和地对颜振说道。
其实颜振要是真用功读书,凭借他从小打下的行字功底,他的科举之路就不会太忐忑,因为颜宏的字体他确实学到了几分。
县试虽然也采取糊名誊录,但没那么严格,提前交卷的人一般都能取中,因为这么做的人往往都有真才实学,还有就是字迹县令已经看过。
数日后,县试放榜,颜振虽然不是案首,但也是“县前十”,等郡试时,需提坐堂号。
本来还有很多人见颜振后四场没参加,以为他放弃了,没想到人家却是早早就有把握,这才稳坐钓鱼台。
就算那些想看笑话的家族子弟,也没法看,因为案首及“县前十”的制艺文章都贴了出来,谁敢说自己比颜振的文好。
县令邹温喻也是三甲进士出身,犯不着巴结一个被排挤罢官的颜宏,他颜振就是有真才实学。
甚至颜振这篇文章有案首之姿,只是为了避嫌,加上案首的文章也是极好,这才没取颜振为案首。
因为案首一般来说都能成为秀才,后面的主考官怎么也得给县令一个面子,这也是科举的一个潜规则,他颜宏可不敢做这个担保。
“土地爷爷,我取中了,为了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特意买了上好的檀香回来烧给你。”随着颜振的祈祷,陈尧也看到了香炉中一把檀香在燃烧,特有的香味让他心旷神怡。
信徒上香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