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也有很多,那些地主们吃干抹净之后还气不过,非要送人家进监狱。如何从这群入狱的农民中筛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案宗,难度不小。
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赵昕为此专门组织一场太平院学子整理案宗的活动,名义上自然是说太子亲审刑狱,纠察冤假错案。实际上是让太平院学子将类似案件情形给誊抄出来。
下属州县大多人手不够,不知积压多少陈年案件,当朝太子如此“好心”,即纷纷大开方便之门。
这个过程赵昕进展地相对顺利,甚至还有台谏上折说建议形成常态,太子定期监察开封府刑狱的。朝中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此项定例就此形成。
赵昕本意绝非为了揽权,但是有此结果,也并不让人惊讶。太祖时期,太宗任开封府府尹。再强调一遍,是开封府府尹,不是知府,前者是官职,后者是差遣。官职差遣没有分离,在北宋官职中是很特殊的存在。
而后真宗为太子之时,也是任开封府府尹,只不过再之后仁宗年纪小,没有形成惯例,但是有传统在先,朝中也有不少官员建议先将开封府的部分职权交与赵昕,方便日后掌管开封府。早日处理政务,为日后登基做准备。
只能够说,歪打正着,赵昕之后每月多了一项事务,就是处理开封府上下的诉讼案件。倘若觉得有问题的,可以让开封府重审,甚至是让刑部复审。话说有了这项权力,还方便了赵昕之后的改革。
九月初,整理卷宗活动结束,进行了将近十天的时间,誊抄有上百份案宗。这还是筛选过的结果,一些陈年旧事若是加起来,恐怕成千上万也不止。
而后,通过太平院学子下乡走访,从这上百份卷宗内,又选择出苦主品行无缺,勤劳老实的案子,一共八件。
赵昕仔细翻看这八件案子,重点关注苦主的亲属。想要鼓动起百姓的怒火,妇孺群体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弱小,才能够吸引人们的同情。若是让一个身上劣迹斑斑的人过来告官,百姓的注意力会被分散,敌人也会借机指责此人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