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三位大儒,孔颖达、虞世南、诸遂良则是各自领读。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儒士之念,文光如柱,空中也浮现出一道道影子,俱是手捧诗书的儒士之魂,他们也随着地上的念诵,发出回应。
这一刻,周围一切灵气都被这浩大的儒士方阵吸纳,融入空中那一卷竹简文书,却没有让它变得清晰,反而更加缥缈如露。
黄天低声道:“那空中所凝塑的,似是《论语》化神,其为圣人孔子化身,威力不容小觑。”
吴奇点点头,他能感觉到,云中竹简其实已与大道相融,构成了一种物非物,道非道的模糊状态,而这般不可视的状态,恰好达到某种均衡,可以继续不断吸纳文光,变得更加宏伟。
《论语》云之下。
孔颖达等三位大儒突然大喝:“岂曰无衣?”
三千儒士齐声应和:“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地面一阵颤栗。
大儒们又道:“岂曰无衣?”
三千儒士齐喝:“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天穹中雷鸣阵阵,恍若有雷劫降世。
大儒们声嘶力竭:“岂曰无衣?”
儒士众高喊:“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空气中仿佛有着万千海浪,哗哗直响,地上的隆隆声仿佛万马奔腾,一道道虹光从地上升起,直贯天顶。
虹光里,走出一个个浑身仿佛被金子铸造的二十丈巨人,它们每一个都手持方形大盾和长戈,身上甲胄与五官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金人们将长戈往盾牌上一撞,锃锃作响。
“「十二黄巾力士」。”黄天眼里闪过一丝战意:“每一尊都是真人层面的战力,由国运和文光驱驰,虽然只会肉搏,但暗合大道之一的「霸道」,化神相都难以奈何它们。这是国运之宝的巅峰之一,另一个巅峰是「大秦军势」,却是只有秦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