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持长期的“亲睦关系”也是必然的了。不过,大的方针虽然被敲定了,但是具体的细节却还要再确认一下。因为这是艾格隆上台之后所干涉的第一件国际大事,所以他也非常重视,非要借机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国际威望不可。按照他们两方商定的时间表,国王今年内就将登基,然后明年年满16岁的费迪南一世国王,将迎娶大他两岁的泰奥德兰德公主作为王后。同时,他主动提出,让新娘子泰奥德兰德公主来到法国,然后到时候在枫丹白露宫当中举行国王本人不出席的“代办婚礼”,接着派人护送公主到布鲁塞尔,举办比利时的王室大婚。这种提议倒并不惊世骇俗,因为为了体现“国格”,各国王室之间的联姻往往经常会在两地都举办一次和婚礼。艾格隆的父母就是这样完成他们的结婚流程的:当时的路易莎公主先在维也纳举办一场婚礼,由她叔叔卡尔大公代替“拿破仑皇帝”的角色走完了流程,然后才启程前往巴黎,生平第一次和丈夫拿破仑皇帝见面,然后再在法国举办一次婚礼。所谓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的实力,外交的“表象”就是各种排序、座次等等繁文缛节,这些看似无用的礼节,其本质都是在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来炫耀国家实力,确定彼此的地位,所以必须坚持,甚至寸步不让。艾格隆争的就是这个“主婚人”地位,以及博阿尔内家族从属于法兰西帝国皇室的地位。….虽然在当年欧仁亲王和博阿尔内家族,是明确无误的帝国贵族,但是随着法兰西帝国的崩塌,欧仁一家常年寄居在岳父巴伐利亚国王的领土内,他的孩子们多年来也是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因此情况就有些微妙起来,他们身上更多沾染了巴伐利亚的气息,反而和法国本身联系不大。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线的轨迹,后来博阿尔内家族的成员们和欧洲各国王室联姻(甚至包括沙皇),完全转型变成了德意志王公贵族,但艾格隆的上台改变了这一切。他利用当年的亲缘关系以及高官厚禄的诱惑,把博阿尔内家族又重新拉拢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