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董琦、薛武等人的殷殷之语,刘域在心里笑了。
二人虽然籍籍无名,但忠心已显。而且其真实才干,完全与他二人籍籍无名背道而驰,无论内政、统兵,常有神来之笔显露。若不是知道他二人名姓确然无疑,他简直就要怀疑他二人肯定是谁谁谁哩!
也正因为如此,考虑到二人虽然一身真才实学,但毕竟不是名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刘域还是强行将胡车儿留给了他们。
只是略没有想到的是,在分兵之时,不仅那个对他一直都很顶撞的张昶,就连一直唯唯诺诺的裴边,都出乎意料坚决地向他表达了一定要随军的决心,甚至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如若公子一定要我等去函谷关,我二人现在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
听听,听听,现在这两人的表现,是不是才有些像这个时代的三国人了:豪气,率性,不拘小节,小计小谋……
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二人展现出来的东西,一下子改观了刘域此前对他们的观感。或许,作为社会十分看重士族子弟,他们两个还是有可造之材潜质的。
董琦、薛武率领着分出的中军大帐,在胡车儿坐镇的亲兵营一部,护军营一部和新兵营三合一的三千大军中,一路北上往函谷关去了。
刘域则在原地又等待了小半日,见典韦的铁骑营仍然没有从洛阳方向传回任何消息,于是派出了三支伺候小分队,命其各自相隔百里往返一次,然后半日向他回报一次。
布置完这些,又将自写的《黄巾之乱概要攻略》摸出来,默默独自看了一会儿,将其中要紧处做了特殊标记,这才下令七千大军开拔。
由于波才军被基本肃清,这次再一上路,整个行军过程就显得十分沉闷,甚至是极度乏味的了。
而且,由于身边已经熟悉和亲近的所有文臣武将,都被一一派了出去,一到晚上宿营时间,就成了刘域十分难熬的辰光。
身边倒是有两个新的跟班,可是一个张昶,一个裴边,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