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气息,让高育良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尽管前路未卜,但至少,他现在有了一个可以暂时落脚的地方,有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还有一群看起来还算友善的邻居。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融入这个环境,适应这个时代。而眼前这个小小的四合院,就是他新生活的起点。他需要在这里,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
第四章
夜色渐深,窗外的喧嚣早已沉寂下去,只剩下几声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给这寂静的夜晚平添了几分萧索。月光透过窗户纸上那个小小的破洞,在地上投下一小片清冷的银辉。
高育良躺在那张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辗转难眠。
白天在食堂吃过那顿简单的晚饭后,他又在闫富贵的陪伴下,在院子里略微走了走,算是熟悉了一下环境。闫富贵似乎很乐意充当向导,也乐于向他这个“病愈”的同事示好。高育良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一切,尽量从闫富贵的只言片语中,以及院里其他住户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中,搜集更多关于这个时代、这个院子、以及“自己”这个身份的信息。
回到自己那间简陋的土坯房后,他没有点灯。这个年代,煤油也是需要精打细算使用的。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黑暗中,任由思绪翻腾。
此刻,他闭上了眼睛,身体因为不习惯这硬板床而有些僵硬,但他的大脑却异常的清醒和活跃。他开始系统地、有条不紊地整理脑海中那些属于“前世”的庞大记忆库。
那些记忆,如同决堤的潮水般汹涌而来,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他想起了自己在象牙塔内潜心治学的青葱岁月。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学者,沉醉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醉心于对历史、政治、法律的深入研究。他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安静的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洒在摊开的书本上,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特有的馨香。他对每一个理论的辨析,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剖析,都力求精准而深刻。那些年打下的坚实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