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的大道就被堵得密不透风。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期盼。那炽热的眼神紧紧盯着李旭挺拔俊朗的身影。一些年卿人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就像熟透的果实一样。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折扇,扇子在空中发出呼呼声。
同时,大家高声呼喊着李旭的名字,声音一波高过一波,好像要穿透云层。
“快看,那就是李旭,真正的诗仙李旭来了!”
人群中有人带头大声叫喊,嗓音里充满兴奋和热情。
“天啊,果然是他!写下那些绝美诗句的人就是他,这么年卿,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一位书生满心激动,高声说道:“不过十四岁的年纪,却已写出冠绝天下的文章,这难道不是文曲星降临人间吗?”他的声音因过分兴奋而微微发颤,周围之人纷纷点头赞同,目光中尽是钦佩与仰慕。
片刻之后,人群中响起阵阵吟诵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紧接着便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再接着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绝妙诗句不断被传颂,在空中久久回荡,令人陶醉其中。
百姓们沉浸在浓郁的诗意里,对李旭深怀敬意与狂热崇拜。同时,不少文士聚集在路旁,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独自伫立,无一例外地热烈谈论着李旭,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之情。
“李旭的诗作境界深远,每句都值得细细咀嚼,每次品味都有新体会。”一位中年文士闭目沉思地说。另一位接话道:“如此年纪便达到这般成就,真可谓空前绝后,这简直是个奇迹!”还有人感慨道:“他的到来让整个文坛为之振奋,从未见过如此年卿的诗仙。”
在一片热闹非凡的迎接场景中,李旭跨着一匹高头大马,嘴角带着淡定自若的笑容,向围观人群挥手致意。使团浩浩荡荡,随礼部官员前行,步伐整齐有序地步入雄伟的大殿。
殿内金碧辉煌,梁柱雕花精美,尽显威严与富丽堂皇。宴席早已备好,北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