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卖吃食的小摊子,若是嫌那小摊子上面的吃食卖的贵,也可以找专门做吃食的人家定饭菜。
有那专门蒸米的,也有专门做粟米粥的,还有专门做菜食肉食的,一般一个小作坊只做一样菜,可以日订,也能月订,年订的优惠就更多了,只是如今大家日子才刚刚好过一点,因此年订的少,月订的多。
其实真要说,大安朝以前也有类似的活,什么洗衣妇,小食馆,石磨坊也有,但一般都是出现在繁华郡州。
像是胡县这种穷乡僻壤,以前就算是有人操持这个行业,当地百姓也没钱啊。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工资,收入上来了,自然也愿意花一些银钱将这些杂活包出去。
这些杂活让人干呢,那当然是外县人了。
胡县在重要工作上招人是很明确只要本县人的,一些人觉得这是胡县排外。
可朱庆云却看得很清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规定,云县许多百姓才对归入胡县十分期待。
因为若是云县归入胡县,他们也就是胡县人了,如今胡县百姓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他们也都能享受到。
而山民们固守原来的想法,是因为他们从不肯下山去胡县做工。
朱庆云如今做的,就是将山民中的年轻人挑出一些来,打着做工的旗号,让他们去胡县看一看。
不需要人太多,只要他们见过胡县,朱庆云就不信这些人还想一辈子待在山里。
而后续的繁琐事务,自然就是朱庆云他们这些云县官吏来操心了。
第2/2页)
他作为县令,亲自跑遍山中的这些小村子,不需要太费口舌。
如今四处干旱,山中许多人都没了活路,出山做活虽然让人害怕,却有工钱拿,实在不行,也能吃饱饭。
哪怕是那些年长的长辈想要拦着,他们也不可能接济每个吃不饱饭的族中子弟。
朱庆云前前后后忙了十几天,才算是招到了二十一个山民,就差没拿县尉的项上人头担保他们定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