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知道工厂的技术人员是大专生。可见,那个时候的知识与知识分子的紧缺有多严重。
我告诉他:“我是以大专为考本科的,本科要读四年到六年呢。现在还有研究生……”
“哦,反正就是考取了。”
“对,考取了。”我也不再说了。那时候在老百姓的简单的思维里,就只有一个评定的话:“考取了”还是“考不取”。
我终于可以得到“考取了”这三个字!多么地来之不易呀!是又一次拼了命才得来的呢。
第二天,我一个人,只背一个小包,轻装出发。蔡对我说:“办好了手续不要省钱,马上就回来,还有几天假期可以在家里。”他塞给我五十元说,“我发了奖金了。”
我一步踏进了江西师大外语系的招生办公室。
一群人正围着几个接待老师,叽叽呱呱热闹得很。我上前问道:“请问来校报到是这儿吗?”
马上,那几个接待老师中有一个就拨开围着的人群,对我说:“是的,你是……”
“我是汪建华。”
“太好了!”那个老师高兴地说:“你终于来报到了。”
另一个老师立即问我:“你的录取通知书呢?”
“没有收到,我是收到了电报,立即就赶来了。”
“对,”那个老师说:“电报是我发的。”接着他就说了为什么会发电报给我的整个事由的来龙去脉。
他是师大外语系招生办负责人,所有三十个人的录取通知书都是他第一时间发出去的。想不到我没有按时来报到。隔了一天,他打电话给高安师范办公室,那里的值班老师说我在上海,但是并不知道我的地址,还立即就挂了电话。
好在,他前天去宜春办事,碰到了何校长也在那儿开会。何校长听说我录取了江西师大,马上掏出记事本,把我的上海地址给了那个老师。当天晚上,他就发电报给我了。
他还说,看看这些围在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