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学校除了“金榜高中”的大事外,还有不少新生事物。
首先是果然来了好几个老大学生,我们艺术教研组是一对快五十岁的夫妇,曾老师与他的妻子。他们接替了庄之梦老师的工作。曾老师两夫妇,一听说我是奉新县来的,他们马上就惊喜地说:“我们早就知道你,你写了不少儿童歌曲,是我们帮你登载在奉新的文艺杂志上了。我们奉新文化馆正在寻找你呢。想不到,在高安师范碰头了!”我们还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意,这是音乐的力量,会“牵线搭桥”,让我多了好几个朋友了。
还有,美术专业来了个新大学生,胡一群老师,上海人,很健谈,性格十分爽朗,一下子让我们都很喜欢她。七八届也有留校的,是一直在专门管乐器与服饰仓库的龚老师。这个从来不见人影的教研室热闹起来了。但是,热闹也只是一会儿,大家还是都各自为阵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重点专业,需要独自“修炼”。
我们女生宿舍区也有了新变化。
教中文的陈老师果然勇敢地向那个什么人猛烈回击,然后毅然决然选择调走了。后来我也是从“闲言碎语”里听来:她的男朋友分在军工企业,厂部有人来学校外调她的情况,明摆着她会在结婚后调过去。可是,学校这边有人却趁机乱说她,什么成份有问题呀,什么教学有问题……真不能小觑那些“闲言碎语”,差点把她打入“地狱”。我记得在解放前,上海唱越剧的十姐妹中有一个叫“小丹桂”的,就是被人的口水“淹死”的。还好,陈老师是个“战士”,她用“榔头”砸碎那块露出水面的“石头”,然后,理直气壮地马上就调走了。我心里暗暗为她高兴,为她加油!
中文系调来了一个罗老师,新大学生,她住在俞老师旁边一间。她是个很真挚也很平易近人的人。从此,我有了一个可以聊聊自己爱好的人了。而陈老师的那个套间里,也来了一个上海人余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是物理。
人事的更新,让我们学校朝气蓬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