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的语文课是根据文艺班特色来安排的,他的第一节课讲的是“多音字”,对我们报幕、朗诵、话剧等文字类节目大有裨益。
我本来只是怕自己读别字,不认识的字读半边,翘舌音与后鼻音的混淆等,现在给高老师这么一说,心里真是“恐惧万分”,原来认识的字也读错了很多!
他从李白的那首著名诗“将进酒”开始,让我们朗诵。第一个字“将”就读错了,大家都读“jiang”,原来得读“qiang”。
接着是“炮”,谁都认为小学一年级就学过的字还会读错?老杨的声音响彻屋顶“pao”!
高老师笑了,“不要那么开炮,读读这两个词,”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炮制”与“炮炒”。
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说话了。这时,语文基础最好的小提琴文秀说话了,“pao(第二声,音同袍)制,bao(第四声)炒”
“对,”高老师赞许地点头称好,他又写下了“数典忘祖”与“数见不鲜”……
这个“数”(shu),大家都会呀,林苗忍不住了,她在别人都谨慎沉默时,像是捡了一个“皮夹子”般的兴奋,一骨碌站起来念道“算数的数!”
“是呀,但是,在这两个词汇里怎么读?”
她也勇敢地读“shu(第四声)……”,
“错!”邹班插嘴了,但他把一本词典偷偷放进了桌兜里……
“把词典里怎么读的读出来。”高老师鼓励他。于是,他干脆拿出词典来,“应该读“数(第三声)典忘祖,数(shuo第四声)见不鲜。”
“所以,我们不能一看都是认识的字,就随便读出来,其实,很多字都是多音字,组成不同的词组后,读音是不一样的。”然后,高老师写了许多的词组在黑板上,要我们读:迫击炮,心宽体胖,解剖,棱角,和声,和面,搀和,和牌……
现在,就是看看简单的字都不敢立马读出来了,大家都拿着词
典翻来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