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的“开门办学”,我们七七届新生去高安县的伍桥公社修路。
等动员大会一结束,同学们马上回到教室,准备讨论具体方案……
我们二班是一群活泼的年轻人,不知谁带的头,唱起了电影《大路》里的插曲:“轰轰轰,哈哈哈哈,轰,我们是开路的先锋,不怕你关山千万重……”还有人在桌子上拍节奏,真不知道大家是兴奋了还是心里有不满。
喻班的夹生普通话又不断响起来,让大家安静,并请劳动委员杨同学来做具体安排。
这时,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多月的同学们,没有了拘束感,特别是对大嗓门杨同学,他为人豪爽热情,心无芥蒂,每每安排值日生扫地,他都亲临亲为,天天边扫边唠叨,“我老杨自己家懒得打扫,现在别人以为我拿笔做先先了,其实是拿起了扫帚!”
大家都被他逗得很开心,要他回去,不用天天留下来,可他不放心,总还是最后一个离开,把一个干净的教室交给晚上来夜练的郑同学。于是,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杨先先”,或者就是老杨。
老杨的具体任务听起来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去伍桥有十二里路,需要我们自己走路去。第二,我们修的路长十五米宽五米。完成就自行安排。
我们的三人“联盟”开动了,蔡同学马上说:“我们都是从农村上来的,一个人可以抵上一个老农。”
郑同学也接着响应:“是呀,是老农的举手!”他第一个就举起了手。吹唢呐的安福也立即举手,原来“小小音乐家们”都是“老农”自诩呀。陆陆续续的,还有好几个男生也举起了手。
我们女同学没有敢举手的,戚祯代表我们说:“就做一个老农的支持者吧。”
我的手虽然没有举起来,却拿出了这几天琢磨出来的一首歌,《伍桥筑路歌》,当然没有“轰轰轰,哈哈哈哈,轰,”那么的雄壮有力,可也很活泼,
“333/5.3/631/2-/”,“同学们加油扛石头呀!”我就
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