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市场监管风波被陆蘅巧妙化解,并意外地打响了“古法粉蒸肉”的名声后,她的小摊生意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每天傍晚,还没等她完全支好摊子,就已经有老顾客提前等候在那里。而那口古朴神秘的青铜甗,也成了夜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和议论。
食客们口耳相传,不仅称赞她粉蒸肉的味道独一无二,更佩服她面对**难时的那份从容淡定和深藏不露的“真功夫”。一时间,“夜市厨神”、“木瓜西施”(因为她上次用木瓜自证清白)之类的外号不胫而走。
陆蘅对此只是淡然处之。她依旧每天认真地准备食材,用心烹饪,用微笑和服务对待每一位顾客。她知道,口碑需要积累,实力才是根本。更何况,奶奶的手术费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她没有时间沾沾自喜。
然而,她的成功,却如同芒刺一般,深深扎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个之前恶意举报未果的烤串摊主。眼看着陆蘅的摊位前门庭若市,而自己的生意却日渐冷清,不少老顾客都被陆蘅吸引走了,他心中妒火中烧,却又不敢再公然挑衅,只能每天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用阴鸷怨毒的眼神死死盯着陆蘅,嘴里不干不净地嘟囔着一些酸话。
陆蘅对此并不在意。这种跳梁小丑,在前世的宫廷里她见得多了,根本不值得她费心。
但真正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另一股更加隐晦、也更加强大的压力。
她注意到,最近几天,总有几个穿着“老味道”餐馆工作服的人,有意无意地在她摊位附近徘徊。他们并不买东西,也不说话,只是装作路人或者食客的样子,远远地观察着她,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和评估的意味。
有一次,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领班模样的人,甚至还假装排队,凑到近前,仔细地打量着她的青铜甗,还旁敲侧击地问她这锅的来历和材质。陆蘅自然是滴水不漏地应付了过去,只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具体什么材质她也不清楚。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