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子都给赶出去后,小院儿里清净了不少,新开荒出来的田地陆晚都已经全部种上粮食了。
原先米铺的刘老板已经从江南来了信,得知陆晚亩产千斤后,立马就预订了一批米准备运送到江南。
灾年时,米价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价格,灾年一过,米价也就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好在刘老板也没有定太多,一来是路途遥远,二来是担心边城有变,云县自然也是要囤一些粮食的。
故而刘老板只是定了五千斤的大米,正好他的商队从其他地方过来是要经过云县的,顺路便可以将大米运走,给陆晚结算。
陆晚正和人在粮仓那边将一袋又一袋的米往车上搬。
江南一带的粮价,一升米的价格约莫在十五文左右,陆晚的米原本就是能够卖出高价的,刘老板晓得陆晚的米一旦运去江南后,五千斤肯定是不够卖的。
故而陆晚一升米的价格定在二十五文。(一升米约等于1.25斤)
云县的米价普遍在七文钱一升左右,还是最为劣等碎米陈米等,若是品质稍好的大米,价格就会更贵。
第2/2页)
光是卖米,陆晚就小赚了一波。
她能赚,那刘老板自然是更有得赚了,等陆晚的米在江南开拓了市场,以后也就不愁没钱赚了。
云县是有钱庄的,还是公家的钱庄,归朝廷管,陆晚倒是能将银钱都存进钱庄里,不过她觉得不保险,便将卖米得来的十二万钱全都置换成了雪花银,直接存放在空间里。
倒也可以置换成等价的金子,不过太招摇了,武朝对金子的管控极其严苛,陆晚不敢冒这个险。
五千斤的大米,陆晚卖出了约十二万五千文,全部去钱庄都折合成了雪花银,一部分也可以兑换通用的银票。
随取随用。
苗翠花的绣坊倒也经营的不错,先前的一批绣品单子都全部完成,打包送去了京城。
陆晚在去世安堂的路上,总觉得这一路有人在自己身后鬼鬼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