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说:“大伯,我是从山西五台山来的,我们那里就没有瘟疫,所以不曾听说”。大伯说:“噢!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莫非有什么神医,瘟疫尚未流行就已经预防了?”陈赓说:“这我不知道,反正我们那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一直都是风调雨顺,从没有听说过瘟疫流行的事!”老伯问:“噢!不过我听说那五台山最初乃是道家的修法讲经之所,原名称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这怎么又变成了五台山了?”
陈赓说:“噢!老伯,东汉永平十一年,被汉明帝请来的两位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当时还叫做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塔,他二人遂产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为当时紫府山是道家的说法地,道家不会轻易地允许在此建寺。一个要建,一个不让建,这就需要汉明帝来裁决。
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诸道士于白马寺,使于摩腾、竺法兰二人赛法。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便在今天的洛阳焚经台。
最后结果是,道教经文,除道德经之外全部焚毁,而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因为道士所烧的经典乃是一个姓杜的人士所编撰的,后世这才有了‘杜撰’一词。天竺二高僧因此也就获得了在紫府山建寺的权利。因其五座山峰耸立,故易名为五台山。
在五台山上的大塔左侧,有释迦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辅轮相,十指皆现。他二人不仅发现了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上此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灵鹫山相似,故取名灵鹫寺”。老伯问:“噢!不知道那文殊菩萨是什么来历?”
陈赓说:“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便为山西的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