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朔西征之时,看到沙漠会想如何保证大军水源,看到群山会考虑有没有伏兵,看到丘陵会考虑对骑兵速度的影响,看到大河会考虑要不要加几座浮桥……对路上的风景没什么感触。
但这次回军之时,心情放松,一路上的感受大有不同。
从乞瓦(基辅)向东出发,辽阔的乌克兰平原延伸至天际,农田仅仅沿着河流分布,郁郁葱葱的橡树林星罗棋布,还未开垦的土地连绵成大片的草原。
高加索山谷中,溪水潺潺在卵石间蜿蜒,倒映着赭红色岩壁上的冷杉林影。
阿塞拜疆的丘陵起伏如波浪,石榴树绽开深红的花苞,橄榄林在石砌梯田间投下蛛网般的影子。
……
万里江山如画,都已经被自己征服,这种感觉让赵朔感觉快意异常。
事实上,别说赵朔了,他麾下的大军看着一路上的美景,想到自己参加了如此远征,征服了如此广大而美丽的土地,都感觉眼光比当初窝在家乡时不知高了多少倍,当初自己的那些苦恼简直完全不值一提,心中豪情万丈。
大军继续前进,进入花剌子模境内。
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将储备在各大城的布帛、铜钱、粮食以及私人女奴带走。
私人女奴肯定要带回家乡的,高等级的布帛是能当金银用的,也要带回去。
但铜钱和低价值的布帛、大多数的粮食,会和以后驻守在赵朔封国的战友交换,换成金银珠宝高等级布帛等更方便携带的物资。
大军到了呼罗珊地区的时候,海日格赶紧带着留守的色目各旗千户、当地重要的地方官员前来拜见。
当初赵朔在可疾云城,救的那个巴士拉埃米尔国使者、巴士拉香料行会首席法官哈桑.本.拉麦德也到了,带来了八十匹萨克拉维马。
赵朔首先接见海日格,将自己对日后封国的安排详细说明了一下。
色目正黑旗、镶黑旗、镶红旗三个万户留在呼罗珊,由正黑旗万户史怀德负责。
色目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