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董成的介绍,杨知温也不卑不亢的回礼回应。
对此,不少南诏大臣纷纷皱眉,就连董成也下意识看了看祐世隆。
云南王向来被中原人称作统治昔日云南一地的部落头领,而杨知温称呼对方为云南王,而非南诏王,就是想提醒对方,大唐与南诏的关系乃是君臣关系。
对此,这位南诏王也并没有杨知温所想的那么抗拒,而是颔首道:“赐座!”
“谢云南王……”
杨知温松了一口气,随后便在董成的指引下入座右首位,而董成则是坐在左首位。
双方入座后,酒菜开始端上酒桌,而这个时代的贵族饮食,基本都大同小异,乃是用陶、鼎烹煮,再辅以香料。
对于吃习惯了陇右铁锅炒茶的杨知温来说,这种做法难以下咽,但他还是吃了不少。
席间,董成也为他介绍了不少人,例如同为清平官的杨缉思,杨酋庆、范脆些,赵诺眉、杜元忠等人,以及在都的大军将段宗榜。
这些人大多都是青壮派,这让杨知温警惕了起来。
一个上升期的国家,如果由青壮主导,那多半是要准备开疆拓土的。
想到这里,杨知温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准备给任何人留下借口。
不过他再怎么小心,却也防不住大唐官员昔日留给南诏的把柄太多了。
宴席之间,祐世隆突然开口道说道:“昔年韦忠武开辟青溪道,以通南诏。”
“又选南诏子弟聚程度,以书交之。”
“数十年间,我南诏于程度就学者,几近千人。”
“是以我南诏君民,无不感激。”
“不过自杜悰为西川节度使后,先是削减我南诏就学学子数量,又削减我南诏入贡使者及随行人员。”
“我父颇为生气,而今我登临大宝,想要恢复昔年的学子数额及入贡名额,不知杨天使以为如何?”
祐世隆语气轻飘飘的,却让人感到压力。
好在杨知温也不是常人,相比较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