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粮票又分饭票、菜票、肉票。
一百斤粮食换一百斤粮票,一斤粮票换两斤饭票,或一斤菜票、四两肉票。
除此之外,正常的笔墨纸张,一年最少需要二百斤粮票。
如果再算上每年的冬夏衣,供养一个大学生,基本需要一千二百斤粮食,接近十亩地的产出。
哪怕是经历过早期分地的百姓,也需要勒紧裤腰带,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更不用提后来者了。
一家五口参与开垦公田中,起码五年才能均到四十亩耕地。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口增加后,开荒难度会逐渐变大。
先加入的百姓开垦河谷时,五年能开垦四十亩荒地为熟地,但后来者就被挤到山脚开垦,五年都不一定能开垦三十亩。
陇右的耕地潜力很高,这不假,但那是因为先前的人口少。
刘继隆刚刚拿下陇右全境时,人口不过二十余万,而今却足有五十六万。
正因如此,刘继隆的这项制度宣布后,许多为了儿孙的百姓,恐怕都会勒紧裤腰带,最少供一个孩子读大学。
此外,那些后迁入的百姓,也会鼓足力气开荒,为了自己和儿孙努力。
即便如此,有限的生产力下,陇右能供养的学子数量也不会多。
刘继隆的这项政策,打破了原本的“平等”。
只是对于当下的生产力来说,绝对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
刘继隆能做的,只是在时代生产力下,做到相对的平等。
轻缓吐出一口浊气,刘继隆看向崔恕道:“辛苦了,去办事吧。”
不等崔恕回答,他转身走入了朱门后……第2/2页)
“可若是他们学了我们的东西,然后来对付我们……”
崔恕眉头紧皱,十分担忧。
相比较他的紧张和担忧,刘继隆却并不担心。
“趁机将书上“百族同源”的概念灌输给他们,然后拉拢其中值得培养的学子,扶持有能力的学子,这难道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