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钵音已尽,乐湛道:“夫人罚酒!”
乐夫人振振有词:“不罚不罚!我虽然接不上,但我夫君会!”
乐湛皱眉:“这怎么行呢?联句如军行,罚酒如军令,怎么能代呢?”
“怎么不能代?军行军令,又没说不能找援兵!”
众人皆乐。
乐夫人直接吩咐丫鬟:“阿霜,击钵,看乐将军来援!”
结果乐湛也没接出来,夫妻俩只好惨兮兮地饮了个对钟。
乐湛叹道:“柳公子这句不好接。又要是阿母教子之言,又要和韵。看谢四娘子的了。”
白衣书生道:“这句谢四娘子接最合适。”
柳憕想了想,点头说:“的确如此。”
乐夫人向丈夫笑道:“夫君日后升了官,这句就能接上了。”
“哦?怎么说?”乐湛大感好奇。
谢星涵淡淡一笑,轻声道:“平流至中书。”
“原来如此!”乐湛恍然大悟,谢星涵父亲是中书令,可不就是她说最合适嘛!这诗接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再往下不但不好写,但并且还容易失了格调。可以做结了。
白衣书生仍旧不假思索,吟道:“东宫选僚属。”侍女上前,又送一花。
他此句一出,几人都看向他。
这作诗和作文一样,讲究个起承转合,阿母教育儿子,已经属于“转”了,转过了之后,
或是儿子折节向学,或是另有他说,这首诗就可以做结了。可此人竟突然引出一段东宫选官的事来!
这是要干嘛?还要写去东宫当官的事?就好像王扬给诸生讲楚辞,快到下课时王扬突然来了一句:“话说新几内亚的部落......”诸生:???这一杆子捅哪去了?
这不是节外生枝吗!
要么就是此人才华不俗,有信心驾驭多生出的枝节并且不偏离主题;要么就是只顾接句,但对全篇布局思虑不周,以致于把诗句抻得繁复冗余。
后者不太可能,四人都看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