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胁,急于增加实力,不仅要多攒些资本,同时也要扩展自己的人脉。商人地位虽不高,但也是一股不可轻忽的力量。
对于商人们来说,王扬算是“折节下交”,一方面觉得喜出望外,另一方面感念王扬带来的巨额商单,再加上也有维系关系、攀援上流的想法,所以在签订契约之后,这“谢仪”也就如流水一般送进王扬宅中。
谢仪不光有器物,还有食物,比如陈青珊正在念的这份礼单:
“......蛤蜊三十斤,野兔四只,鲜鸭四只,红菱两盒,宜都大枇杷一盒。”
王扬很喜欢吃炒花蛤,可穿越之后还没吃过,听到东街的刘掌柜送了这么多蛤蜊,便道:“阿五,和宋嫂说,今晚吃炒蛤蜊!咱们自己留五斤,剩下的分五份,郡学、谢府、别驾府、宗府、庾府各送一份。”
正说话间,黑汉来报,说柳憕求见。
王扬一怔:柳憕?他来做什么?
————————
注:当时宜都地属荆州,特产大枇杷果。《艺文类聚·果部下》引《荆州土地记》:“宜都出大枇杷。”第2/2页)
陈青珊看着王扬在日光下白衣似雪,目如流星,端详掌中墨块,一副欣喜享受的模样,只觉有一种莫名的气质。
王扬察觉到陈青珊定定的目光,向她看去,
陈青珊迅速低头,催促道:“快点继续,我还要去练功。”
王扬放回墨锭,重新提笔。
这几天他都在忙订购锦缎的事。巴东王要的货量太大,直接采买成品根本不够,并且如此大肆采购,很可能引得价格上涨。
钱是固定的,价格涨一分,他赚的就少一分,所以王扬把现代“招标采购”那一套拿来,办了一个招标会,让各布行、织场自己竞标,想挣多少钱,就竞多大份额的标。谁的价格合适,谁就竞标成功。
有琅琊王氏坐庄,有巨额订单引诱,再加上“买方市场”一形成,各商家积极性暴涨!争相整合资源,尽全力加大竞标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