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珍忿忿,白胡须乱抖:“难道陆老也认为《古文尚书》是假的?!千年之教、圣人之言,凭这毛头小子几个吹毛求疵的考证,就说是假的?!”
陆欢沉吟不语。
沈驎士也劝道:“是啊!此战关乎绝非个人荣辱,若让此子得志,以后天下治《古文尚书》的学者该如何立足?!古文一脉,岂非就此断绝?此乃古文经典存亡之秋,请陆老勿必出面,主持大局!”第2/2页)
阎若璩其功虽伟,但考证亦有不完善处。所以同时人毛奇龄撰《古文尚书冤词》,专驳阎若璩的错谬。后续又有不少学者或纠正、或补充的研究,终使《古文尚书》之伪成为定论。
而王扬则综合了这些学者研究的精华,立论自然高屋建瓴,进退有据。
表面上,他是以一人之力驳倒全场《古文尚书》学者,实际他背后站着的是那些光耀千古的大学者们!
就像你带着所有厉害的武林绝学,穿越到《天龙八部》,则虽乔峰、段誉不能抗。
正如黄健翔的解说一般: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就是即便王扬知道,那三个裁判会偏袒对方,可他仍然有底气一战的原因。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闪电侠上场踢球,还用担心黑哨的问题吗?
所以当柳憕期待兄长把王扬打得落花流水时,
王扬却从一开始就没把他兄长作为对手,他的对手是场中所有信奉《古文尚书》的学者!
此时已无人再能出言与王扬相辩,场中只有王扬一人侃侃而谈的声音。
一众硕学鸿儒,全都呆若木鸡,不能更置一辞。
刘昭正奋笔疾书,用速记之法,拼尽全力,誓要把王扬所言要点记下。
谢星涵盯着王扬,全神贯注,生怕听漏了一句。
但不是所有与会者都是关心学问的。也有单纯来凑热闹的。
比如谢星涵斜右方有两个学子,本就无心向学,刚开始听王扬论证《古文尚书》是伪书时,还是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