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宁心中一动,原来这一切并非偶然。
自从徐晃与张郃共同整顿河间的军队,刘逸便开始大力推动军民关系的改善。
强调军队要严守军纪,不得侵犯百姓利益,且要关心百姓的生活。
那些曾经肆意妄为的兵痞被逐出军队,军中的士气和形象焕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刘逸提倡士兵们参与到农田劳动,帮助百姓修水利、照顾老人病弱。
开始时,士兵们心存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受到了百姓的温暖与接纳,许多士兵也逐渐将这些工作视作一种责任与荣耀。
张宁还惊讶地发现,河间百姓的生活几乎是无忧无虑的。
走在街头,她随时都能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街道上人们的表情都是那样的宁静与满足。
几乎让她觉得,河间郡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
这一切,无不源于刘逸的治政理念。
自他上任以来,政府从未强迫百姓做过任何无偿劳动。
而在一些造福百姓的项目上,政府不仅没有克扣,还会给予劳作百姓一定的报酬。
就拿最近的水利工程来说,百姓们参与其中,虽然工钱不多,但这笔钱的出现,已经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
多年来,百姓们习惯了无偿劳动,而如今,政府竟会支付报酬,这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不仅如此,商业的繁荣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外地商人慕名而来,河间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张宁渐渐明白,正是因为刘逸的治国理念,才让太平道在河间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萎缩。
这里的百姓再也不需要太平道的庇护与支持,而是依靠政府的仁政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这一天,张宁和徐晃来到了高阳县。
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张宁不禁想起了她的师兄朱清。
她的心中瞬间涌上了无尽的痛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