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肚子,完成了翅膀发育。
小蚂蚱隐匿在草丛中,一般很难看到,要想抓它,就需要用脚蹚草,称为“蹚蚂蚱”。
蹚蚂蚱可以多人进行,也可以独自进行。随着脚蹚,蚂蚱便惊惶地蹦跳着逃离。这时,便可看到蚂蚱所在,轻易抓到它了。
这时的蚂蚱都很小,有的未长翅膀,有的长出了翅膀,长度有四分之一肚长的,有三分之一肚长的,也有二分之一肚长的,颜色也五光十色,有浅黑色的,深黑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它们四处乱跳,逃避着危险。
这时的孩子,一般都用火柴盒装抓到的蚂蚱。火柴是生活必需品,一盒火柴2分钱,大约50根,生炉子引火,抽烟,停电时点蜡烛,都少不了它。用过的火柴盒,就被孩子们派上了装蚂蚱的用处。有的孩子也用它装硬币,成了“小钱包”。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身边的各种寻常之物,都能派上“大用场”。
蹚蚂蚱也是有“代价”的。在辽北,也许是昼夜温差大或空气湿度大,初夏的早晨,草叶上结有浓重的露珠。孩子们多在早晨蹚蚂蚱,蹚草时,露珠就粘在了鞋面上,很快,鞋面就湿漉漉的,一双小脚也会感到阵阵凉意。
那时的鞋是妈妈做的布鞋,鞋面是黑色的,浸湿的鞋面,显得尤其的黑,如同黑土地,在雨后看着更黑一样。
比起乐趣来,这点“代价”算不了什么,孩子们不会因此不去蹚蚂蚱,而是乐此不疲,照做不误。至于浸湿了的鞋,随着时间和太阳升高,水分渐渐就蒸发了,鞋也重新干爽了。
蚂蚱长大后,就无须蹚蚂蚱了。这时的蚂蚱随处可见,即使没有草的地面上,也常有土蚂蚱,发现不是问题,抓住它才是关键。
这时的蚂蚱可不像小蚂蚱那样好抓了。它们蹦得快,飞得远,而且很警觉,抓到它们的难度陡增。
这时是蚂蚱最强壮的时候,有的蚂蚱翅膀、骨骼、肌肤、大腿结构致密,有着塑料的光泽,显得油亮油亮的,通常是有颜色的蚂蚱。而土蚂蚱则没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