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韩钟良叹气道:“也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可能事情确实没有那么严重。”
单英琪点点头,转身走出了社长办公室,开始斟酌如何给张潮打这个电话。
《文学争鸣》果然只是一个开头。随后在半多月时间里,国内的多家文学、文艺理论杂志以及期刊,陆续发表了多篇针对张潮的评论文章,几乎全部都是负面,并且且将矛头对准了《蜗居》——
【《蜗居》中狭隘的物质观,是张潮思想贫瘠的体现……】
【《蜗居》不值得、也不应当被年轻人所追捧……】
【张潮的“反城市化”思维,正在给年轻一代制造巨大的精神焦虑……】
【《蜗居》仅仅是张潮对社会的臆想与捏造……】
……
张潮3月初时接到单英琪的电话,还没有把《文学争鸣》上的文章当成一回事。但是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乎他的想象,等他有些回过味儿来的时候,文学理论界对他已经颇有积毁销骨的架势了。
张潮不得不专门找时间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写的《蜗居》,越看越觉得迷糊,自己的无论哪方面都没有值得这么批判的出格描写啊。
就连其中人与人连接的部分,尺度也远远小于很多所谓的严肃文学作家的作品。
但事情还在恶化当中——首先是《新芽》杂志的赵常田给他打了个电话,隐约表达了一下他对《青春派》这本杂志能否顺利出版的忧虑,因为他现在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具体是什么压力,不方便明说。
然后是春风社。3月20号,张潮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单英琪——再次出现在他家的门口。依旧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
张潮赶忙把她迎了进来,给她倒了一杯水,开玩笑地问道:“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最近可没有能卖的书。”
单英琪喝了口水,镇定了一下情绪,才道:“我要给你看个东西,看完你可别急。”
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叠纸递给了张潮。张潮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