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苗子。古典文学修养还不清楚他的水平,但文学史、文艺学、文艺心理学基本功很扎实。创作就不用说了,18岁在《花城》上发中篇,于华他们都没有做到过。”
“可惜了。他的成绩最多只能读个好大专。”
“未必……”
“嗯?”
“你不觉得最近的舆论方向变了吗?”
“老师您说说。”
“现在破不破格录取张潮,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公平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内地和港岛两种人才培养体制的对抗了。
张潮被港岛的大学招走,要是‘大未必佳’也就罢了,可如果他保持现在的势头成长起来呢?
去年刚全面开放港岛高校内地招生,一下就被招走那么多省状元、市状元。上面,也是有压力的。”
“还真是。而且作家最记仇了,张潮要是把这事写进作品里……诶,钱老师,您这次来,不单纯是对课题感兴趣吧?”
钱立群教授神秘一笑,没有回答孔磬冬的问题。第2/2页)
简单的寒暄、合影过后,双方就在长福三中的会议室里展开了会谈。不过课题组显然对领导们的介绍不感兴趣,领导们也看出来了,于是很快就结束了,并没有“我再讲两句”“我再强调一点”,而是把张潮叫了过来,并嘱咐他要好好表现。
领导退场,张潮入座,气氛很快就松弛下来。
除了钱教授和孔磬冬,张潮一眼就看到了上次那个叫“欣”的女生。没办法,上次就属对她印象深。
孔磬冬道:“钱教授本来已经退休了,但是对我们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所以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钱教授笑道:“我听小孔说认识一个语文能考140多分、写的一手好小说、还挺有理论水平的高中生,实在好奇,就跟过来了。小张同学后生可畏,最近燕京高校界,就属你名气大!”
张潮连忙谦逊了几句,表示最近专心学习,实在不清楚外界发生了什么。
孔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