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一笔记在了属于自己的《天工开物》里面,里头每个人的名字和生平都记录在案,因为想要启动一个辉煌的工业文明,那漫长的铺垫里头一定要把工人和农民的地位拉高,叫人敬佩也叫人感叹,叫人知道这天底下即便不会读书也能把名留于史册。
世家不会去打压这些,他们不在意,因为这些下等的东西入不得他们的眼,但他们终究是目光短浅,不知这工农终究会成葬送他们的剑。
也许那一天夏林看不到,但没关系,功成不必在我,只求功成必定有我。
夏林的《天工开物》从五年前开始编纂,几乎是从他一来到浮梁这边就起了个头,后来鹅湖书院的工学院每个月都会往上增补,能想到的一切技术都可以进行抄录,然后送审后决定是否进行录入。
如今的天工开物虽然还只有夏林理想中的不到百分之十,但却已有三百三十万字,涵盖四十五个大类,七百多个小类。从衣食住行到行军打仗,从天文地理到抗灾减灾,化学、数学、物理、医学等等,所有门类均有涉及,只是还是刚开始没多久,有些东西还没考究完成,不然字数可能直接要干上三千万。
孙思邈对其的评价为“杂学之精,四书五经无可比之”。
书院的工学院甚至都已经开始使用它来进行教学,反正很牛逼就对了。
那这就有人要问了,你夏林拿着手机呢,为什么不知道把所有知道的都抄下来,还编什么编呢,又花时间又费钱。
呵……他倒是想呢,但技术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要不他现在分享一个可控核聚变技术出来?
光一个枪管的热处理就折腾了多久呢,最后还是冶金矿产等等产业发展起来之后,能初步的制造合金了,枪管这才有所发展。
五年、六年,在工业领域不过就是一眨眼的事情,即便有作弊器在手,也只是把时间缩短十倍左右,制造业动辄百年发展,所以十年上下才是一个坎。
不过也挺不错了,哪怕十年夏林也才二十五六,要不说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