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士子,皆面露骇色。
群臣缓过神来,纷纷跪地。
“陛下,不可!此乃祖制,怎可擅改?不惧太祖怪罪吗?”
“陛下,太祖此制为免读书人后顾之忧,若废之,恐其分心,不利人才培养,大宋堪忧啊!”
“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宋钦宗冷眼旁观,洞悉众人心思,无非为自家子弟计。
“既为祖制,便是自家人事。稍后朕太庙祭告,太祖岂会怪罪晚辈?”
众人闻言,一时语塞,怎料皇帝如此行事。
“汝等言太祖为其解后顾之忧,然观今日之事,他们闲来生事,非议朝堂,若是太祖知晓,恐亦会废除此制。”
“陛下,大宋现有四十万在籍秀才,若因这数百贡生而废祖制,对其他士子不公,请陛下斟酌!”
礼部尚书司马光跪地苦求,身为读书人,若赞同废除,必遭天下读书人唾弃,祖坟或被刨掘,此锅他绝不敢背,群臣亦同。
宋钦宗闻四十万之数,神色微变,沉思片刻,沉声道:“既言不公,朕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留,但律法优容一项,即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亦无例外。此决议,速传天下。”
“若其遵规守法,践行圣道,何惧无此特权?”
刹那间,现场静谧,继而欢呼声起,如浪潮般汹涌。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之声,响彻云霄,宋钦宗嘴角微扬。
恰似困时得枕,新君即位,借士子闹事,顺势革除旧制,赢得民心。
读书人有苦难言,只得咽下。
群臣闻欢呼声,沉默不语,废除之事已成定局。
良久,欢呼声渐息。
宋钦宗看向群臣:“诸位且听,百姓欢呼,足证朕之决议顺应民心。若再反对,小心暗夜遭袭。”
百姓哄笑,群臣色变,深知民怨难平。
见群臣面色难看,宋钦宗暗爽,旋即转回话题:“好了,再论读书人包庇免粮、谋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