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梁师成擅闯宁寿宫,本可悄然压下处置,毕竟此乃关乎皇家颜面之事。
然何以当廷严惩?
此乃向各方传递一讯号。
只要各方不愚,朝会之上定会弹劾蔡京,或其党羽。
只需朕稍作引导,蔡京一党与各方自会争斗不休。
岂料,旧党竟未劾蔡京,反倒将矛头指向童贯,实乃有心栽花却花不绽,无意插柳而柳成荫。
“童贯,苏轼所劾你之九大罪状,你可有话要说?”宋钦宗发问,童贯出列,行礼后道:“陛下,苏大人所劾之事,臣亦涉其中,若臣言语,恐有偏袒之嫌,不符法规,一切全凭陛下裁决。”
“那你就退下吧”
宋钦宗暗思此乃老狐狸也,本不想此刻惊动童贯,故而让其抉择。若童贯承认苏轼弹劾属实,宋钦宗便可即刻处置童贯。若童贯不认,苏轼等人必不罢休,继续弹劾,在满朝舆论之下,宋钦宗亦可名正言顺彻查童贯。一旦查之,童贯必无活路。未想这老奸巨猾之徒竟将球踢回,还表忠心。
“苏轼,你应知晓童贯之身份,他乃皇兄宠臣,依礼亦是朕之重臣。你所劾之九大罪状,每条皆可令其死无葬身之所,若朕查后,罪名不立,后果无需朕多言吧!”殿下众臣闻之,心中皆存疑虑。皇帝之言,其一透露其知晓蔡京一党与旧党之纷争;其二似在袒护童贯。此刻,不单旧党,连童贯亦感困惑。
“陛下,童贯结党营私、贪污虐民、祸国殃民,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慰藉先帝,不除必再乱朝堂。大宋如今风雨飘遥,朝堂不清,陛下怎能安心治国?陛下有尧舜之仁德,万不可因先帝而饶恕此等大罪之人。臣……强谏,恳请陛下严查童贯。”苏轼言辞慷慨激昂,声震朝堂。
“臣附议苏大人之言,臣亦强谏,恳请陛下严惩童贯!”
“陛下,苏大人弹劾童贯之罪状,乃众人皆知之事,恳请陛下彻查,否则,臣愿撞死于此殿上,以警后人。”御史中丞包拯、吏部侍郎欧阳修等人亦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