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狐妖爱书生,哪吒想要投其所好,便在书院旁边住下,看着这,想用这种穷酸书生去钓一钓这狐狸。
可自己这七岁童子身如何办做书生?
哪吒有点懊悔太乙没教自己七十二变之类的神通了。
那就守株待兔吧。
哪吒心怀狡黠,决意投狐妖之所好。
他寻得一处紧邻书院的居所住下,每日里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书生,心中暗自思量对策。
只见书院中,众多书生身着青衫,手持书卷,或踱步诵读,或围坐论道,皆是一副文质彬彬、穷酸模样。
哪吒身着红衣,在这一片素净之中显得格格不入,可他毫不在意,只专注于谋划如何借这些书生引出妲己。他时而隐身于角落,观察书生们的习性举止;
时而现身,故意在书生面前显露不凡,引得众人侧目。
哪吒深知狐妖对书生似乎情有独钟,坚信如此这般,定能引得那狐狸现身,好让他一探究竟。
哪吒耐着性子在书院旁一等便是好些日子,可那狐妖却毫无踪迹,迟迟未曾现身。
他整日价在这书生云集的书院周遭晃悠,渐渐地,身上竟也沾染上了一股若有若无的穷酸气。
他本是意气风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如今却学着书生们的模样,时而驻足聆听那之乎者也的讲学声,时而对着墙壁上的诗词字画佯装沉思。
那身原本英气逼人的红衣,仿佛也在这氛围中变得低调内敛起来。
哪吒心里虽有些懊恼与焦急,可一想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便又强打起精神,继续在这充满书卷气与穷酸味的地方坚守,只盼着那狐妖能早日被这书生云集之地吸引而来。
在商汤时代,社会结构与文化风俗和后世差异较大。
虽无青楼妓院之名,但在书院外有女子与骑士期待与才子结缘之事,亦反映出当时别样的社交与情感萌动氛围。
彼时,书院乃文化汇聚之地,众多才子云集,他们在其中研习经典、探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