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心焦如烈火,十学勿悟意彷徨。
百转千回难共鸣,万般无奈话凄凉。
叔正大有三事欲求助于侄蘅子,恳侄垂听。其一,应聘材料之英译,愿得君之助,以臻完善。其二,鉴于前述授权之可能性甚微,敢问侄是否可借助自动化机械人之力,以达成此目标?其三,余闻成都之重点项目或有与侄专攻之业相契合者,故欲请略述自身、牛津同窗或师长现今所研究之概念、思路与实验,以便共商。若君能整理出某一概念或思路,愿鼎力相助,共同申请项目以参赛,可否?
。。。
若吾所识之学子或亲友之科研,亦如众者之艰辛,则正大教授常自思忖,己或有责焉。此蘅子,乃正大同学、正大总、正大教授、正大院长、正大老,无论何身份,皆吾生平所重之挚友之子,欧阳常委之嗣,教授之侄男也。男者,音nán,百度百科载其字源演变,释为会意字。男从田,男从力,“力”乃古农具“耒”,示以耒耕于田。耕作,男子之要职,故以“田”、“力”合为“男”字。甲骨文构形或为左右,田、力位置不固;西周金文承之,渐定为左田右力;战国楚简“力”旁写法略异;小篆以降,渐变为上下结构,沿用至今。男之本义,乃男人也,与“女”相对。《说文》云:“男,丈夫也……言男用力於田也。”《易·家人》亦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又指儿子,古时亦为一种爵位名,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第五等。然此男nán非彼难nán,如何解侄儿之难,或使之无难,恒为正大教授心之所系。左丘明《左传·哀公十四年》有云:“所难子者,上有天,下有先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亦言:“《韶》响难追,郑声易啟。”
于是与常委曰:若蘅子自海口归,欲以其留学英国名校之经历、积累、见识,吾略述三事,欲与蘅子共商之。观蘅子是否能于波波利之时,共议此类事,以发挥其特长。此正大之用心良苦,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此求助于翻译,仍涉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