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参加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
再次接到家里来的信,已经是十一月了。
信是杨父找人写的。
先是惯例的说了下家里的近况,都好,让思如不要挂心。
然后,就是杨小弟的事情了。
解决了,房子也买了,虽然小是小点,但有个自己的家就不错了。
总不能看着两人离婚吧。
思如也没多问,挂掉电话,又投入到繁忙的训练中去了。
杨父觉得可笑的是,小儿子两人上班好几年了,竟然一分钱没存下来,还想买房,痴人说梦。
房是买了。
有个偏心的妈嘛。
钱是一大家子人凑的,杨大哥拿了五百,当然,是要还的,杨父杨母给了一千,不用还,就当是赞助了。
至于剩下的,就要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家里能帮的只有这么多,就像思如说的,不可能全家都围着你一个人转。
杨小弟还不服气,说二哥还没出钱。
杨父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你找你二哥要钱,那你先把他供你上学的钱还了吧。”
杨小弟就没说话了,但很生气,把思如恨上了,拿着钱就走了,好长一段时间没回来。
人就是这样,对他好的时候记不住,稍微有点不顺着他,就记心里了。
白眼狼。
杨父摇头,小儿子算是白养了。
什么事都听他媳妇儿的,有什么就拿到岳家去。
偏老太婆看不清,一心的偏袒他,呵,居然还把给闺女存的嫁妆钱都偷偷的贴补给他了。
要不是这一次查存款,都还发现不了。
那些钱,都是老二寄回来的,他专门去银行开了个账号,留着给老闺女当嫁妆的。
都去了大半了。
老太婆怎么说的,“闺女还小,还不急,老三好不容易当上老师,什么都要打点,等闺女大了,老二寄来的钱又都存上了。”
杨父就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