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大义,亦知王建阳悲呼之缘由。
又出民族国家论书稿半册,请试而阅之。
彼于民族国家论中,又预言率先建立民族思想之文明当可傲然于世,落后者则非但国祚不存,以至有亡族灭种之危,其原因如下”
曰荷兰人款通高宷,欲图谋大员岛云云,竟与建阳公所言一般无二,余乃惊愕不已。
建阳公言之,呼号沉痛,有百姓愚昧,助匪害己不自知之言语。
在文章最后,姚旅甚至直接称王文龙为“又一李卓吾”,放在福建以外的地方这称呼都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李贽在泉州的名声非常正面,这称呼在海商群体中绝对算得上极大褒奖。
建阳公非特名仕也,其学足以开宗立派,预言并非基于求仙问卜,乃所谓科学之研究也。
也是因为姚旅确实在海商之中颇有声名,换成别人实在难得能在商报上发这么大版面的文章。
海商们第一次听到民族国家论这本书,有些感兴趣的海商派家人回大明寻找此书,很想看看这本被姚旅夸的天上的书籍究竟好到何等程度。
诚德堂这时也印出了第一批民族国家论,姚旅的文章恰好给书籍做了广告,第一批两千本书中居然有两百多本被人卖到了海外去,甚至连安南国的人都来买。
民族国家论这本书等待发酵的同时,王文龙在南京国子监讲的文字断代学讲稿也已经被和尚书古文疏证整理在一起正式传入了京城。
许孚远看到尚书古文疏证之后惊为天人,于是写信将此书推荐给自己的几个弟子。
许孚远的弟子丁元荐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四年前他和首辅王锡爵对杠,斗败,于是很快在京察之中被座个“浮躁”的评语,罢官回家。
丁元荐在家中自然也不闲着,投身到东林党之中,现在已经是东林大佬。
收到许孚远的信时丁元荐正准备为东林党上京城活动,于是将师父的信以及师父送来的尚书古文疏证放在行李之中一起带上京城。
丁元荐在经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