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把脸撇过去,谁家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这逃难的档口。
在众人沉默,事情僵住的档口,一直毫无存在感的小周氏突然开口道,
“家里没钱治病,来娣受的是刀伤,要是有银子抓几服药便能好。闺女十四岁,哪家现在愿意娶她,我们这就嫁闺女。娘没法子,来娣你、你只能看自己命数了。”
众人皆愣住,随即都带着种理解的目光看小周氏。
这主意行就行在,林家村并不是人人都有血缘的。
族里人都晓得,往前数第五代、第六代的祖宗逃荒到柳头县。
当时身无分文,甚至好些岁数小的,连自己的名儿都没有。来到柳头县后,被当年林氏老族长收留到林家村。
大伙感念恩情,很多都改姓林。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拉近与真正林氏一族的关系,那会子林家老族长所在的这一支虽说落魄,但好些人是识文断字的。
这在乡下地头,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一开始,外头那些本地的人都看不上他们这些外来户,一直过了十来年,林家村才在柳头县彻底站稳脚跟。
那会子大伙都以林氏一族自居。
同样是当娘的,她们理解这种无奈的选择。把来娣现在嫁出去,愿意娶的人家肯定不希望人财两空。
十四岁的姑娘,再养养就能给家里开枝散叶,治病的事就不愁了。
况且来娣在村里那勤快样是有目共睹的,这闺女娶回家不亏,家里有适龄男娃的都忍不住琢磨起来。
只是现在还得看林郁勇家这彩礼得多少。
周寡妇不可置信地看着这平日里在她跟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儿媳,还能在村人跟前这么说话。
嫁女是多大的事?
她一个女人,家里还有婆婆的儿媳,敢直接开口定下,实在是胆肥
但仔细往里寻思寻思,好像这真是个能行的路子。
这样一来,家里能省出一个人的口粮,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