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要些啥,就算娘在我屋里拿绳子上吊,我也不会妥协了。”
人的期待也只有一次而已。
沈以祥一愣,抬头看过去,发现老三语气平淡的,但脸上那淡漠的表情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想,老三应该也是对这个家很失望的吧!
也对,如果是他这么被逼着让工作,还不知道有没有老三这么冷静。
在利益面前,谁不自私呢!
这可是县城的工人啊,是个好工作,可比在地里成日的撒汗水干农活好。
江梨是极其讨厌聒噪的,但是没有办法,牛车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大家叽叽喳喳的她也没有办法。
她觉得知青们比村口大妈还能说,这还没到村呢,一个个都都迫不及待的展示着自己买的东西和家里面寄来的东西。
“我上次写信回家说想吃老家的饴糖和腊肠,家里给我寄了一大包,可够我吃好长时间了,我家人对我真好,我得要弄点咱们这的特产,下次去县城给家人寄过去。”
“我家里没给我寄东西,但给我五块钱和一些粮票,我家人多,条件也不是很好,这肯定是家里省吃俭用给我寄来的,我也得省着点花。”
有人羡慕道:“你们家人真好,不论东西多少,最起码家人在惦记你们。
不像我爹不疼娘不爱,待在家里时嫌我碍事,我的这下乡了谁也不记得我来,更别说给我听寄东西了吗,下乡这么久了,连家里的一根毛都没有收到过。”
这话听得让人有些心酸。
有人跟着说道:“别难过,我也一样,比你好不到哪里去,我也没收到家里的东西。
就刚下乡时那几个月寄来一次东西给我,后面连信都不给我写了,家里孩子多,多对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我们那经济不好不发达,弄些吃得困难的很,还不如乌山村,最起码还能填饱肚子。”
这话题本来是开心的,最后说的有些低迷了起来。
大家就自觉的人不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