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只身坐在家中,只为拖延秦人,先大王一步而去。如此也算是报答大王。”
其实项燕没自杀,单纯是因为败局未全定。
双方都是各有各的说辞。
太监便道,“明公对楚国,其心犹如明月,我楚国子弟,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上次我楚军之所以战败,和大将军有什么关系呢大将军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原本可以拿下长葛。可是没有人和相助,让大将军险些丧命长葛。”
“我楚国百姓虽然都在江边,可是对前方战事的状况都一清二楚。大家都知道,罪不在将军。”
项燕听了,还是不肯去。
“统率三军之人,必得威震八方,如此才能使得士兵唯命是从。我一个败军之将,有何颜面继续挂帅呢”
众人闻言,也都附和项燕的说辞。
“我父亲一战失利,折损江东子弟十万之众。只是因为百姓没有责怪,反而为父亲求情,这才折返留在项地。”
“现如今,秦军来势汹汹,我项氏子弟愿意随战,哪怕战死疆场也不足惜。”
“过去一战,我父亲苦心孤诣,力图破敌。可是军中将士多有不服,不愿意听从。战败之后,独独父亲一个人辞官归林。这些事情,天下人都知道。”
“只是这请父亲再度出山,到时候天下人又如何想呢楚国人又如何看待父亲呢军中将士又怎么敢听从父亲的号令呢”
“出兵,素来讲求师出有名。而这挂帅印之事,关系到战事成败。父亲不愿意再使得楚国受损了。”
项粱代替项燕说着这些事。
这其实是项燕的意思。
当初老子指挥得好好地,你们不听,打输了。老子要脸,辞官归家了。可是那帮只顾自己私利的家伙,却一直都待在寿春。
如今秦国又打过来了,然后又推老子出来带兵。
老子没啥好说的。
要命就这一条,带兵打仗是不可能。
项羽听到的,自然都是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