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你带兵打仗的机会,是要你知难而退。
扶苏在嬴政这种王之蔑视下,并没有表现出退缩之意。
“李信带兵二十万伐楚,必败。”
这句话忽地掉在殿里,嬴政和李信的心头都打起了千层浪。
“太子,难道您要用比二十万更少的兵力去攻打楚国吗”
“非也。我要四十万兵力,给我一年的时间,楚国可灭。”
嬴政和李信听了,都呆住了。
“太子莫不是忘记了方才大王都说了什么,眼下我秦国需要大量的兵力去驻守各地,大王能调派的兵力根本就是有限的。”
李信对扶苏说着。
“那就让秦国休整一年。原本连年征战,国中就人困马乏。”
嬴政闻言虽然恼火,但是他把扶苏当做臣子一样看待时,反而就忍得住这股怒气。
“那你知不知道,如果寡人现在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带兵去攻打楚国。楚国就会趁着我秦国休整之时,对我秦国发动突袭。据寡人得到的线报,楚国如今已经在这样做了。”
不知道为什么,当后人读到某一段历史时,总是用非常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他们很少能够看到事情的全局全貌,当看到某个历史事件上出现某个人的名字,如果成功了就认为这件事都是事件主人公的功劳;如果失败了,那这件事就是这两个人的过错。
事实却并非如此。
并不是嬴政要急着攻打楚国,而是楚国做足了准备,而秦国朝着三个方向发动对外征伐的战争,早就消耗了秦国内部大半的积蓄。
现在是楚国是攻打秦国。
而嬴政根本拿不出那么多兵力来。
扶苏还是坚持道,“四十万兵力,一年时间,楚国就会成为秦国的疆域。而花二十万兵力,去了楚国必败无疑,非但如此,我秦国还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等到攻打楚国失败,楚人势必骄傲,士气大涨,到了那个时候,攻打楚国,就得举国之力。到时候再攻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