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里面也确实有特殊的原因,无论是学校还是卿云自己本人,在这一点上是有默契的,就是尽量延长他在学校里的时间。
毕竟,一个在校生的身份在手,对于卿云和学校,都太香了,进可攻退可守的。
只要卿云愿意,本科6年,硕士5年,博士6年,完了还可以继续刷二博、三博一辈子挂着復旦大学在读学生的名头都可以。
王德超也想起了这点,好笑的看了他一眼,“也行,那你从学生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卿云叹了口气,“校长,我就说咱步子不要迈那么大好不”
王德超有点无奈了,语重心长的说着,“书院制、通识教育,是有很多好处的,也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识,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探索这点。”
卿云心里冷笑了一声,当然有好处,否则也不会在随后十来年里如火如荼的搞着。
但弊端就没人看得见了是吧
简直是拿学生做试验品
而且,特么的太超前了。
他想了想,还是开了口,“王校,来復旦之前,我了解过学校的学分制,复旦大学完备的公选课体系确实具备展开通识教育的基础,我相信,学校硬要推行,能很快的构架起结构来,年的功夫便可以彻底完成并看到成效。”
毕竟復旦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学分制的学校,很多探索都走在了前面。
王德超微微颔首,“也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将人才的个性化教育落实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上,而学分制将成为能够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与教学实施的公共性结合起来的一项好制度。
去年,也就是2002年,全校课程被划分为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板块,形成了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事实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书院制变革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