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银行都求着大米贷款,这个口子放开,银行多高兴啊!
当邢宝华说出贷款来的时候,李厂长说邢宝华剥削工人的血汗钱。挣来的工资回头就填补银行的窟窿,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
这话弄得邢宝华不知道说啥好,观念不同,看看小鬼子,老美,西方世界,哪个身上不背着房贷。只有少数才全款,哪怕是富豪买房也会办理分期。
再过个几年,房产兴起时,基本上都普遍了,只是邢宝华的概念早了几年而已。
和李厂长争执这个就显出代沟来了,毕竟李厂长的时代,分房就是一项福利。不然他干嘛把无四厂玩死,也要占地给职工分福利。
可惜李厂长的这个愿望没能实现,成了烂尾楼,也是非战之罪。
假如当时给机械厂分了房,工人也不会对机械厂有啥感激的,毕竟在当时,分房是应该的,属于厂里的义务。
至于厂子效益不好,和他们工人没多大关系。
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作为民企,大米要走的路很长,要是纯靠大米的盈利来盖职工房,邢宝华只给那些精英们盖。
工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留不住。
走的因素很多,大部分是受不了管理,这里面或许有打压,排挤,工友不和等因素。
哪怕用分房条件,也未必留住人。
就算是精英一级的骨干,也是走一批来一批。这就是末位淘汰制的因素,总不能占着位置不挪动,得给下面优秀人才留出晋升空间来。
老李厂长的机械厂就不一样,占着坑不挪动,工人想要进一步,特难。需要熬时间,就算熬到时间也未必有好位置。
而且机械厂开个人也非常难,除非是重大过错,哪怕不干活,光领基本工资,厂里也得忍,还达不到开除的条件。
所以,工人懒散。哪怕再勤快再能干的工人,也学精了。
分房的事儿,邢宝华还是强硬的说,按照他的说的去做,哪怕有什么舆论压力也要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