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把拖欠几个月的工资发下去。
按理说,不应该找邢宝华,找商场或者供销社的采购。
可他们开会商讨感觉邢宝华有路子,这小子头脑灵活,说不定能一句话给解决。
所以找了两位重量级的说客过来作陪。
邢宝华听明白了,这是想要点子来了,能帮一次,但帮不了第二次。
邢宝华抽一口烟,闭目似的想事情,其实这厮在想要不要把这家本地企业给抢救一下。
他对双喜电视机厂不了解,但从原先厂长的态度来看,给他的感觉是那种自傲。
没有危机感,没有责任感。
机械厂那么庞大,那么臃肿,李厂长还知道危机感,多少找点项目弥补一下。
不了解人家的情况,邢宝华不好说啥,这时期电视机应该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怎么会有挤压货?
这就需要找原因,是有重大质量问题,还是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丧失信用。或者和销售渠道闹翻了,没人帮着销售?
试探了一下原因,这位毕厂长说他刚了解完全厂的情况,有些还不是很了解。
重点是销售,质量和价格,导致了厂里的电视机销售不出去。
最难的是前期铺垫的产品,供销社和商场回款难,加上商场里的品牌众多,他们的产品没优势不说价格上也贵。
用毕厂长说的,他们往外销售的电视机利润才占5,不可能再降价了,哪有陪着钱出售的。
邢宝华听了暗自咋舌,5的利润,平摊到回款、运输、人员和时间消耗上,已经算是赔钱卖了。
至于电视机厂为何高成本,邢宝华也不得而知。就算知道,因为体制不同也给不了很好的建议,或许一次两次能帮助转变,但后续,谁知道呢?
如果说要处理积压货,很简单,低价清仓就行。
现在不割肉变成现钱,还想等什么时候。
手里有了钱,能干的事儿也就多了。两万多台的电视,怎么说也能换回来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