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懂装懂的前科,远的不提,单论他堂哥苏轼省试写策论时编造典故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那些个考官一个两个没看出典故出处,又不肯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所以愣是齐齐夸赞他堂哥典故用得好!
记得有位有名的郑姓作家跟一大群同行聚会,大伙都在高谈阔论,郑姓作家也装作很合群地说自己超喜欢某某某的作品,赢得了不少应和声,其他人纷纷表示“俺也看过”“俺也喜欢”。等到这些人都吹了某某某一通彩虹屁,郑姓作家才说“某某某是我编的。”
张菀柔听得一愣一愣。
这样也行?
苏辂得了便宜还卖乖,喜滋滋地说道“考虑到他们年纪都不小了,我就不去戳穿他们了,反正可以印了就好!”
教材已经有着落了,苏辂兴致勃勃地筹划起开学的事,他决定把开学日定在九月初二。
本来苏辂是准备定在九月初一的,毕竟九月一日开学多么好记,可惜初一十五肯定得开大朝会,他没法邀请王安石等人过去撑场面,只得改成九月初二,那正好是朝中百官的休沐日!
到那时书院翻修了一个多月,估摸着也修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开门迎客。
张菀柔听了苏辂的决定,神色有些异样“……九月初二吗?”
苏辂纳闷“有什么不对吗?”
张菀柔摇摇头,表示没有不对。他们两家已经换过庚帖,她知道苏辂的生辰在六月初六,而她的生辰正好就是九月初二。不过他们还没有成亲,苏辂自是没有给她庆贺生辰的道理。
苏辂兴致勃勃地邀请张菀柔一起去。
张菀柔一口应下。
苏辂溜达回家,总觉得他张妹妹刚才的表现不太对。他琢磨了一会,转道去找他娘打探九月初二是什么特别日子。
苏母听苏辂表情纠结,笑着说道“你啊,家里把事情给你办妥了,你自个儿就一点都不上心。”她也没为难儿子,直接把九月初二是张菀柔生辰的事给苏辂讲了。
苏辂恍然了悟“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