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始末,司马光便道“既是朝廷所需,下官不敢稍辞。”
司马光对审案工作没多大兴趣,早些年做大理评事已经让他犯愁很久了,如今当这个开封府推官也让他十分烦恼,尤其是他禁绝《金瓶梅》之中,总感觉走出去时旁人看过来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前些天他收到老师的书信,老师远贬定州,不仅没怪他这个拖累了他的学生,特地来信命他别再想着麟州之事,务必要好好在朝中站稳脚跟。
司马光觉得去三司兴许能做更多事。
包拯听司马光这么说,便没再多言。
第二日是休沐日,包拯去寻韩琦吃茶,赶巧文彦博也在,三人便聊起了张方平突如其来的一笔,觉得这个老张现在的行事有些难以捉摸。
别看张方平现在是个“计相”,手头却没多大话语权,平日里只管着分内之事罢了。
如今三司能伸手的事务都是由韩琦和文彦博摊派过去的。
他们和张方平不太对付,不过事情总得要有人去做,张方平别的不说,办事能力着实不错!
文彦博与庞籍是好友,闻言说道“不碍事,君实和介甫都还年轻,让他们去历练历练也好,三司可是个好地方。”
韩琦说道“对,张安道搞起盐政来很有一手,按照他年前的上书,京东东路那边的盐场该有消息了。”
文彦博捋须点头,接着又微微皱眉,与韩琦说起自己这个宰相当得差不多了,最近朝中不少言官找他茬,他再赖着不走就该出事儿。
这是当宰相的惯例,一般来说当个三两年就得了,别太贪心,给别人点机会,要不然底下那么多人排队等着,能不恨你吗?
文彦博吃了一口茶,对韩琦说道“过几日我就上表辞去相位,到时我会向官家举荐你。”
提及正经事,韩琦说话也言简意赅“上头还有贾相公。”
文彦博辞去相位的话,紧接其后的该是他后头的贾昌朝。
文彦博说道“他上不来。”
文彦博给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