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例如内阁的这类制度,并非完全没有可行性,而是你使用的方法错了。”
“这才会埋下无穷的隐患。”
“方法?”
朱元璋浑然不解,暗示身旁的太子朱标,认真听课别走神。
“不错,就是方法。”
林澈有条不紊道:
“说白了,内阁不能是一个正经的机构,内阁大臣更不能有正式的身份。”
“从性质上来说,凌驾于大明正规官僚体系之上,由皇帝亲自选拔任命,而召集的小团体。”
朱元璋微微凝眸,不自觉为屏住呼吸,生怕错过某个关键字眼。
“首先,皇帝的权利欲望是无限的,这一点无可争议。”
“其次,皇帝的个人时间与精力相当有限,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授权给士大夫们去帮自己干活,宰相制度亦是如此。”
顿了顿,林澈继续道:
“以当下的大明举例,六部官员呈上来的奏疏,先要通过中书省的筛选才能到皇帝手中。”
“一来办事的效率慢,而来宰相容易独断专权。”
“以上述两点做前提开设内阁,主要就为了解决这两件事。”
“这样说能理解吧?
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郑重的点点头给予回应。
“例如,大明目前急切扫清北元的威胁,但皇帝和前线将领之间,却隔了一个兵部,隔了一个户部。”
“上下传递信息太低效。”
“你应该觉察到了。”
林澈笑道:“至此,你可以先把户部和兵部的高层,作为内阁的主体招入其中。”
“变成一个集奏疏接受、整理、风雷,归档的综合性组织。”
“虽然与丞相相比,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但他们都是皇帝绝对的亲信。”
“内阁大臣没有尊贵的身份,也没有制度上的权利保证,作为一个‘非法组织’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