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对外的港口,那就是福建的月港。
如果有好几个月港,那岂不是回来的银钱也会翻倍再翻倍
只是,他拧起眉头“如此多的白银流入,可市面上的白银却依然紧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幕僚道“民间囤银,所以大人的一条鞭法,正好就让他们把家中白银拿出来,时间久了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张居正没说话。
仙画既然提到了明朝后期银荒甚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那很有可能自己的一条鞭法是失败的。
那么,还是那句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另一个时空的朱元璋则问得更直接一点
“那些白银到底去哪儿了”
在明朝中后期的七八十年里,有人统计过通过商贸往来流入到国内的白银,可能高达三亿两
那么多白银,都哪儿去了呢
为什么到了明后期,还会出现“银荒谷贱”的情况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宝钞的一系列不靠谱以及不值得民众信任的操作,让民间上至名门望族,下到升斗小民都有了囤银的习惯。
囤起来,有安全感,就是不用
崇祯二年,昆山顾家。
因在乡里面横行霸道,顾家惹了众怒,宅子被乡民毁之一炬,因顾家老太爷曾经当过首辅,朝廷派了钦差大臣来查此事。
顾老太爷知道自家事不能细查,于是主动写信给钦差,愿意将自己窖藏的四万两白银献与朝廷。
在钦差和一众人等的围观下,一箱一箱的白银被从地窖中抬了出来,在阳光底下泛着冰冷而耀眼的光泽。
区区四万两而已李自成在灭了明朝后,对王公大臣们“追赃比饷”,搜出来的白银有数千万两上亿两之多
而崇祯帝,却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最可笑的是,这群王公大臣们放着自家的藏银不捐不献,甚至还想要再发行一次宝钞来从民间夺银。
京城之中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