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到科举再到教育都承袭了隋制,只是完善和周全了不少的细节。
比如教育这方面。
它同样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又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朝廷统一规定教材和教学计划。仅中央官学就分为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这三个的区别和学生们家长的官职有关系。
这一点就还蛮微妙的。阶级,始终存在。
唐时的士族门阀并没有消灭。
但比起以往,算是好多了。
而且它的各类学校分得还蛮细。像天宝年间中央官学增设了广文馆,专门收留的就是各地来京科考结果没考上于是打算继续复读的那些贡生们。
它还有专门的技术学校,律学、书学和算学。对应法律、书法和算数学。
长安城内。
无数的学子带着书童,或者是自己背着自己的书箱,在城中行色匆匆的赶路。
“快上课了,来不及了,赶紧走。”
有在路上遇上相熟的同学或者是朋友,还能一边走一边寒暄几句,交流一下各自学校的授课进度。
“还是羡慕你们四门学的啊。”算学的学子道。
四门学的学子苦笑“那我们也羡慕在国子学和太学的呢。”
两人正好走到岔路口,一往左,一往右,便互相告别了。
而在国子学的大门口,甚至有不少异域长相的年轻人穿着学子服,他们或来自新罗、或来自东瀛、高昌、吐蕃等地,千里迢迢只为来大唐求学。
在一些大家的课堂上,往往前来听讲的学子众多,甚至一直挤到了院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其他旁系专业学校,直接隶属于太常寺太医署的医药学;隶属于太仆寺的兽医学;隶属于秘书省司天台的天文历数学。
甚至还有专门的道教学校,隶属于尚书省礼部的崇玄学
路小柒放了一张唐朝时各类官学的架构。
除了国子监等七学是独立的之外,其余的旁系学校都隶属于相应的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