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人头和咸阳城中偶尔亮起来的灯火。
他嘟嚷了一句 “现在
这样也挺好”过得舒坦多了。
要真是按仙画之前预言的那个走向,世道乱起来,他肯定也会揭竿而起,反了丫的。
1882年,十里洋滩的旧上海才亮起了第一盏弧光电灯,而且那时候的第一家发电厂,是英国人开的,叫上海电光公司。
北京亮起的第一盏电灯,是1888年,位于慈禧太后的寝宫内。
上海滩的老百姓听说外滩要亮灯了,都赶来看新鲜。
“听说是美国的总统要来,所以才搞了个这玩意儿。”
英国人搞的。
待到夜幕降临,十五盏弧光电灯依次亮起,照亮了外滩的这一小片建筑。人们呆愣了一秒后才逐渐习惯这样的亮度。
的确是很亮啊,原来这就是电灯
。
比煤油灯亮多了。
几年后,紫禁城中也亮起了一盏电灯。
它在一片昏暗中投下属于科学的光亮,而在光亮之外,是大片的黑暗与昏沉。这些都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
以上海为例,租界里早就用上了电灯,但租界外却一直都还在用落后的煤油灯和蜡烛。直到将近1897年,上海的普通百姓家庭里才有了电。上海道台蔡钧很想要开个发电厂。
“租界内每晚都是灯火通明,租界外却是黑气沉沉,实在是太不像话”
他的幕僚给他出了个主意。
于是在慈禧生辰的时候他上帖子将其吹捧了一番,然后言自己将建造发电厂,为太后庆生积福。
慈禧准了。
蔡钧大喜,立刻拨出了四千两白银,然后从英国的怡和洋行里租来了发电机,开了华人运营的第一家发电厂,叫南市电灯厂。
终于,在上海的普通百姓居住区,也渐渐的亮起了灯火。一盏又一盏,越来越多,晚上也越来越明亮。
到了1949年的时候,华夏的电力工业已经走过了67年